查看原文
其他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大“整形”

2018-01-22 梆博士 学术志

来源 | 学术志(ID:xueshuzhi001)原创

文 | 梆博士    编辑:学妹


1952年6月至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

把中华民国时期效仿英式、美式构建的高校体系

改造成效仿苏联式的高校体系。

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正是由此发端。

 

全国理、工科教授有7成被调离原学校,

在此之前已经存在的综合性大学都被大规模调整。

这打破了民国遗留下来的英美高等教育体系,

也为新中国确立对高校的实际领导扫清道路。

院系调整后,

全国高校数量由1952年之前的211所下降到1953年的183所。


私立大学土崩瓦解


早在1952年之前,

中央政府就开始逐步取消教会大学,

改造和限制私立大学。

到了1952年院系调整时,

私立大学(包括教会大学)全部被裁撤。

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沪江大学、东吴大学,


全国所有私立高校在院系调整中被裁撤,

分别并入其他公立高校。

调整完成后,私立高校全部改为公立学校,

工科院校得到了发展,

综合大学被整顿,

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

由1949年的23.9% 降至1952年的10.9%。

一大批历史悠久的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而随着各地新设工科院校的增多,

1986年,这一比例更跌至4.3%。


苏联模式成正统


“向苏联学习”是这次院系调整的主方向。

在苏联的教育理论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

是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在冷战背景,东西方对立的情况下,

苏联是仅有的能向我国出口技术的国家,

苏联援建了大量工业项目也需要俄语人才进行沟通,

国家确定俄文为“第一外语”,

清华大学首创的专业俄文阅读速成法被广泛推广,

在全国高校掀起了学习俄文的热潮。

于是,苏俄大学的编制模式成为我们学习的正统。



人文社科被限制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建设,

急需工科人才的背景下这次院系调整的特点是:

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

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

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

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

另外,还根据计划经济和工业建设的需要设置新专业 ,

“新设专业的面则常比西方大学生主修的专业要窄”。

院系调整加速了工业人才和师范类人才的培养,调整后工科学生数大增。

人文社会科学由于与紧迫的工业化建设不直接关联而遭到否定,

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被停止和取消。

一大批社会学学者或者转行民族学,

或者遁入图书馆做资料员。

南京大学的著名社会学家孙本文去了地理系搞经济地理,

曾任金陵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柯象峰到外文系当了普通教师。

清华大学的社会学系教授史国衡则完全脱离了教学岗位,

在学校担任总务工作。


正如祖庆年先生所说,

院系调整后“哲学系竟失去了存在的余地”。

对于人文社会学科来讲,

院系调整不啻为一场灾难。

1953年底,

作为一个学科的社会学在中国大陆上彻底消失。

 拆散民国留下的大学、最大限度地拆散民国留下的大学各科系及其教师,

尤其要拆散各名牌大学、重要科系及其骨干教师,

“割断了各大学与解放前的历史联系”,

或者说“基本割断了原来教授与学校的历史联系”,

将大大有利于新政权对知识分子的掌握和驾驭,

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


综合大学被分割、重组


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

并称为1952年院系调整中的“五大母校”。

这五所学校除浙江大学被改造成多科性工业大学外,

其它四所被改造成文理科大学(苏联式综合性大学),

许多学科被抽调一空,实力大大受损。


南京大学


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中央大学”校名在大陆成为历史。

次年国立南京大学校名去掉国立两字,迳称“南京大学”。

院系调整前,最初的南京大学拥有文、理、工、农、法、医、师范共7个学院35个系,学科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全国各高校之冠。

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

与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合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新的学校,校名不变,

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大学。

原南京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及其前身学校的历史档案

和原金陵大学的历史档案均划归如今的南京大学保管。

南京大学校址迁往原金陵大学校内,

南京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南京大学工学院主体独立为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

工学院水利系和兄弟院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

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

剩下系科分别组建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2)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独立为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

3)南京大学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组建为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

农学院农业工程系并入南京工学院。

农学院森林系与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南京林学院(今南京林业大学)

4)南京大学医学院改称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迁至西安并入第四军医大学(今空军军医大学)。

5)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系调至复旦大学,法律系和政治系调至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

6)南京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调整后的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主体,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合并。

并且并入复旦大学德文组、震旦大学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浙江大学地理组以及四川大学地理学系。


浙江大学


1949年9月,私立南通学院农科农业经济学系被并入浙江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

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

理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

其余部分调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

3)、法学院停办。

4)、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

5)、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

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并入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为东北林学院。

农学院农化系并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

6)、工学院航空系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电机系电信组并入南京工学院。

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只保留工学院电机、化工、土木、机械四系,并入之江大学相关 工科及厦门大学电机系。



厦门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厦门大学拥有7个学院。

厦门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山东大学:1952年,厦大理学院海洋系师生转入山大组建山东大学海洋系。

2、中国海洋大学:山大1958年迁往济南时将海洋系留在了青岛,后发展成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3、浙江大学:1952年,厦大电机、土木、机械三个系各一部分并入浙大。

4、东南大学:1952年,厦大工学院的机械和电机两系

以及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部分院系组建成南京工学院,

即后来的东南大学。

5、河海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同济大学和厦门大学等高校水利专业合并,在南京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

即现在的河海大学。

6、南京大学:1952年,厦大俄语专业合并到南京大学外文系,

俄语专业的学生也转到该校外文系学习。

7、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51年5月,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

北洋大学三校的航空系并入清华,设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

上述三校的航空系本非直接参与组建北航(北航于1952年成立)。

8、上海财经大学:1953年的全国院系调整,

厦大商学院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

9、同济大学:1952年,厦大土木建筑并入同济大学。

10、内蒙古大学:1957年,以北大,南大,山大,厦大,中山五校为主,

国内十余所著名高校(包括清华、南开等)共同创建内蒙古大学。

11、华东师范大学:1924年6月,

厦大三百余位教师和学生闹学潮离校到了上海,

创办大夏大学。解放后经院校合并,

发展为今天的华东师大。

12、华东政法大学:1952年,厦大政法学院(包括政治、法律两系)

归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

13、上海海洋大学:1972年,厦大水产相关系调出成为厦门水产学院,

1979年调往上海,后发展为上海海洋大学。

14、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更名大连海事大学)

是在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中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

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而成,

而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即为从厦门大学分出的航务专科。

15、福州大学:为创立福大,厦大支援物理系数十名教师,

化学系2/3,数学系3/4,相当于分出一半理科。

16、集美大学:厦大航海学院与集美水院合并。

17、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与福大农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学院。

18、福建师范大学:1954年,文学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学院。

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厦门大学只保留文理学院,

成为文理科的综合性大学,并在52年之后陆续又有院系调出。


武汉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武汉大学拥有六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

武汉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

文学院外文系英文组并入中山大学。

2)工学院矿冶系与中山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相关系科合并

成立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 )

3)水利系分出,与河南大学等高校相关系科

合并成立武汉水利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武汉大学工学部)

4)农学院与湖北农学院合并成立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

园艺系以及农化系的相关专业参与组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现江南大学)

5)机械系与电机系与广西大学等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

电机系电信专业调至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

6)土木系与湖南大学等高校相关系科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

土木系建筑设计专业调至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

7)经济系与华中大学,中原大学等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中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医学院分出,与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调整后的武汉大学只保留文,理两个学院,调入广西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的相关系科。


中山大学


院系调整前,中山大学设有文、理、法、工、农、医、教育等7个学院。

1950年,中山大学两广地质调查所调整为中南军政委员会重工业部第五地质调查所 ,1952年并入汉口地质部中南地质局。

1952年:

1)中山大学工学院(机电土化建5系、农化系农产加工组)调出,组建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

2)中山大学农学院调出,组建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

3)中山大学医学院调出,组建华南医学院(后改称中山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部);

4)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所)调出,组建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 

5)中山大学哲学系有朱谦之教授率领调往北京大学;

6)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由杨成志教授率领调往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

7)中山大学当时国内唯一独立建制的天文系由赵却民、邹仪新带领调往南京大学;

8)中山大学地质系由陈国达教授带领调往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

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等校相关系科并入。

1953年,中山大学财政系、金融系、会计系、贸易系、企业管理系、政治系、法律系、社会系、经济系调往?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954年,当时全国唯一的语言学系由王力、岑麒祥等教授带领调往北京大学;

1954年,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陈焕镛教授)划归中国科学院,改称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现华南植物园);

1958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调往暨南大学;

1970年,中山大学外文系由梁宗岱等教授带领调往广东外语学院(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调整后的中山大学只保留文,理两个学院,调入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南昌大学等校的相关系科。


清华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清华大学拥有五个学院(理、工、文、法、医)。

清华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文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2)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3)法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调整后的清华大学只保留工学院,北京大学工学院、燕京大学工科各系均并入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同济大学拥有五个学院(理、工、文、法、医)。

同济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1950年,为了支援湘、鄂、粤、桂、豫、赣六省(中南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部医学院和附属同济医院迁往湖北武汉,

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后改名中南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同济医院。

 1955年8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

1985年7月,武汉医学院又改名同济医科大学。

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000年原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并,

同时成立新的同济大学医学院,重建医科。

2)文学院、法学院等调入复旦大学,

后来又随复旦支援了华东政法学院、

上海财经学院等学校的建设。

3)1956年,工学院测量系迁往湖北武汉,

参与建设武汉测绘学院,现并入武汉大学。

工学院机械系、电机系和造船系等并入交通大学,

还支援了南京工学院等学校,

后来一部分随交通大学西迁建设西安交通大学。

1952年水利系与其他高校的水利专业

在南京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即现河海大学。

4)理学院动物、植物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

数学、化学、物理等系并入复旦大学。

数学、化学、物理等系除了保留基本的工科教学和并给复旦以外,

部分教师调入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学校。


复旦大学


从1952年8月至9月底,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同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圣约翰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等高校的有关系科陆续与复旦大学合并,具体是:

1.中文系:由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等四校的中国语文系合并组成。

2.外文系:俄文组即原复旦俄文组;英文组由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等四校合并组成。

3.历史系: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和沪江大学等校的历史系合并组成。

4.新闻系:由复旦大学新闻系和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合并组成。

5.数学系:由复旦大学数理系数学组及浙江大学、大同大学等四校的数学系合并组成。

6.物理系:由复旦大学数理系物理组及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同大学等五校的物理系合并组成。

7.化学系:由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大同大学等七校的化学系合并组成。

8.生物系:由复旦大学和其他三校的生物系及浙江大学的人类学系合并组成。

9.经济系:由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等九校的经济系合并组成。

10.经济研究所:原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

这次调整,连同1949年8月以来的调整,

新复旦共由19所高等学校有关系科合并组成。

复旦是全国院系调整中组合高校最多的大学。

1.复旦大学财经学院会计、统计、企业管理、银行、贸易和合作六个系及统计、贸易、银行三个专修科调出,组成上海财经学院。

2.农学院农艺、园艺、农化三系调至东北沈阳,新建沈阳农学院。

茶叶专修科调至安徽大学农学院。

3.法学院法律、政治两系与九所高校的法律、政治等系合并组成华东政法学院。

社会学系撤销。

4.复旦大学外文系德文组调出,并入南京大学。

院系调整以后,复旦大学成为一所文理综合的大学,

复旦的图书仪器设备有了很大的增加。

图书馆的藏书数量达到解放前的4倍。

理科各系实验室大为扩充。


天津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

南开大学工学院、津沽大学工学院,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化学工程系,

北京铁道学院的建筑工程系等院系并入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数学系、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

此后,从天津大学调出的科系还有:

抽调地质组参与组建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

抽调冶金系、采矿系金属矿组为主体组建北京钢铁学院,现为北京科技大学;

抽调采矿系采石油组并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现为中国石油大学;

抽调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学院,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抽调采矿系采煤组至中国矿业学院,现为中国矿业大学;

抽调水利系农田水利及土壤改良专业至武汉水利学院(今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抽调土木工程系测量专业至武汉测绘学院(今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矿冶工程系调唐山成立河北矿冶学院,现为河北联合大学;

纺织工程系调出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现为天津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系造纸专业调往天津轻工业学院,现为天津科技大学;

抽调电信系为主体组建北京邮电学院,现为北京邮电大学。


四川大学


院系调整前,四川大学拥有六大学院(文、理、法、工、农、师范),

共几十个系科。

在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川大情况如下:

1)四川大学航空系(川大航空系整合了云大航空系),

后与清华航空系(清华航空系整合了天大、厦大等航空系),

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

三校航空系最终共同组建成立北京航空学院,

后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世界上仅存有两架P-61夜间战斗机,一架在美国俄亥俄州空军博物馆,另一架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馆。此飞机曾经为四川大学所有,也是当时国内高校唯一一架研习飞机,1952年随四川大学航空工程系一并划归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

2)四川大学土建铁道专业调往参与组建中南土建学院,

后中南土建学院分化为长沙铁道学院和湖南工学院,

分别为现中南和湖大的渊源之一。

3)四川大学化工、农产等系与兄弟院校组建四川化工学院,

1952年在四川成立的四川化工学院和在上海成立的华东化工学院

是新中国最早的两所化工专业高校,

至今仍保持了强大的化工学科实力。

4)四川大学工学院剩余部分独立,以其为主体独立建院成立成都工学院,

成为当时全国八大主要工学院之 一,

是西南地区侧重建设之工学院。

5)成都工学院与四川化工学院合并,仍名成都工学院。

成都工学院发展为后来的中科院、国家教委(即今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成都科学技术大学。

在与四川大学重新合并之前,成都科技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科研经费等重要指标,

均雄踞当时的西南地区所有高校第1位。

6)四川大学政法学院师生400余人调往重庆参与组建西南政法学院,

即后来的西南政法大学。调入组建西政的师生中,

川大人数均为最多,实力最强,法学历史最有悠久,

是当时组建西政学术贡献最大的高校。

7)四川大学农学院园艺、植物病虫害、蚕桑、农化四个系

调整到西南农学院。

西南农学院后为西南农大,现并入西南大学。

8)四川大学农学院剩余部分,

独立建院,全迁雅安,

成立四川农学院,后为211院校------四川农业大学。

9)四川大学师范学院本科部分调往西南师范学院,

现并入西南大学。

10)四川大学师范学院专科部分调往当时的四川师院,

后该校又分化为四川师院(今川师大)

和南充师专(后为南充师院/四川师院/西华师大)。

11)四川大学地质系调往重庆大学,而后重大地质系参与组建成都地质学院,

即成都理工大学。

12)四川大学地理系,与浙江大学地理组,

金陵女子大学地理系共同调入南京大学地理系。

13)四川大学经济系的彭迪先教授创办了四川财经学院,

四川财经学院(即今西南财经大学)。


重庆大学


1952年重大医学院调入当时的华西大学,

即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

1952年重大文学院并入四川大学,部分老师调入当时的西南师范学院

1952年重大铁道工程专业调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系

1952年重大商学院调入当时的西南财经学院和四川财经学院,即西南财经大学;

1952年重大法学院组成当时的西南政法学院,即的西南政法大学;

1952年重大体育系科调入西南师范学院,

即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

1952年重大农业系科调入西南农学院,

即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7月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

1952年重大化学化工系调入四川化学工业学院即成都科技大学,后来又被并入四川大学;

1952年重大的土木建筑组成后来的重庆建筑大学,

重庆交通学院后又从建筑大学中分离,2000年重庆建筑大学重回重大;

1953年重大理学院并入四川大学;

1955年重大无线电系电报电话专业与天津大学两个专业

组成北京邮电学院,即北京邮电大学;

1956年在重大地质系的基础上成立四川地质学院,就是后来的成都理工大学;

1952年调入重大有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和川南工业学院机械科和电机科,石油专科学校钻探和机械科,西南工业部工业学校机械科

1952年调整中,文,商,法,医学院全部调入他校,

工科专业有进有出,理学院暂时保留未动

但是对重庆大学的调整远没有结束。

1953年理学院全部调入四川大学,

1955无线电系全部调出 ,

1956地质系全部调出,

1952大调整中,工学院是唯一保持了较强实力的学院,

因为此时整个重大只剩下一个学院--工学院。


八大学院最得利


经过1952和1953两年的大规模院系、专业调整,

全国高校由原来的211所减为182所:

综合大学14所,

工科院校39所,

师范院校31所,

农林院校29所,

医药院校29所,

政法院校4所,

财经院校6所,

艺术院校15所,

语言院校8所,

体育院校5所,

民族院校2所。

院系调整加强了工程、师范和农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使专门学院尤其是工科类专门学院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

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建设所急需的专门人才,

对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改变了旧中国工程技术教育过于薄弱的状况。


但是,

 “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却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由于照搬苏联高校系科设置模式,

素负盛名的综合性大学程度不等地有所削弱。

如解放初期的南京大学曾有文、法、理、工、农、医、师范等7个学院

共42个系科,

院系调整后仅保留了文、理方面的13个系,

通过院系调整,南京大学新建了天文学系,

加强了地学类和外国语言文学类系科,

但人文科学领域的哲学系,

社会科学领域的经济、法律、政治等颇有特色的系科或者被调出,或者被撤销,

不能不说是院系调整中的一个失误。


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

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

合并包括教职员工、在读学生、教学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等,

并于1952年暑期正式招生开学。

这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把该地区称为“八大学院”的历史由来。

也是如今学院路的由来。


这八所学院今天分别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由清华大学航空系、四川大学航空系、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合并组成。

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合并组成。

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由清华大学矿冶系、北洋大学矿冶系、唐山铁道学院矿冶系、中国矿业学院合并组成。

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由北京农业大学、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

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由北京工业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等校冶金系科及北京工业学院采矿、钢铁机械、天津大学采矿系金属组合并组成。

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由清华大学石油系、化工系为基础,汇聚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部分师资合并组成。

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医学院。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由北京农业大学机械系、北京机耕学校及农业专科学校合并组成。

各种学校历史的大变迁,也给学校带来很多困惑

比如东南大学的建校时间就引发争论。



1952年的院系调整,

彻底抛弃了英美大学的办学模式

单一、专业的学院模式成为主流

奠定了此后几十年的中国高等教育大格局。

这也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第二次合并调整埋下了伏笔。


▷资料来源:各大学网站、百度百科、学术论文、搜狐教育、知乎问答


对于1952年高校调整

您怎么看?

欢迎文底留言

留言获得点赞最高的一位将有书籍赠送哦

(统计截止1月25日)


精彩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


河南大学“折腾“史


世界私立大学简明发展史


这些老师我受够了,我要实名举报他们!



学霸冲顶

只有学霸才敢挑战的答题游戏

据说这是一款让学霸瑟瑟发抖的答题游戏!

最重要的是能多次答题抽奖!

长按下方二维码参与答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